您的位置 首页>名校巡礼
香港浸会大学
日期:2017-02-17    浏览次数:3724    文章来源:超级管理员
     香港浸会大学(英文名: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HKBU),简称浸大,创立于1956年,与香港大学并立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两所高等学府,是一所由香港特区政府全面资助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浸大以“全人教育”为其教育目标及理想,其校训为“笃信力行”。校园位于繁华的九龙塘地区,交通四通八达。
     作为一所蜚声国际的世界一流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于多个全球权威大学排名中表现卓越。在2016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最新发布的亚洲大学排名中,浸大位列第44名;在2016年9月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278名;  在201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浸大的传媒专业位列世界100强 ,会计、金融、计算机、数学及统计学等众多学科位列世界200强;于2016年8月最新公布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浸大亦跻身全球500强
     香港浸会大学的传理学院更荣登“亚洲第一”宝座,被拥有超过300万读者的知名新闻网站AsianCorrespondent评选为亚洲学生首选的“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新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新闻学院、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学院等老牌知名学府比肩。
     2016年2月15日,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质素保证局发表第二轮《香港浸会大学质素核证报告》,肯定浸大的教与学方针已相当成熟,不单可与本地和亚洲区内大学并驾齐驱,甚至可与不少世界顶级大学看齐 。顶级教学质素,备受政府嘉奖。

学校历史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1956年创立的香港浸会书院,1972年始改称香港浸会学院,首任校长为林子丰博士,校碑是由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文学家、清华大学韩家鳌教授题写。目前大学共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前六个学院共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及30多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大学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学生近6,000名,其中包括本科生4,300多人,研究生约4,500多人,国际交换生近200人。持续教育学院则开办副学士、学士及硕士课程,同时亦提供证书/文凭及短期进修课程,每年学生达50,000人次。
     该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外国文学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课程。由1986年开始,该院开办学位课程。1994年11月,立法局通过有关条例,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香港浸会大学自创校以来一直增设多项创新课程,以配合香港社会的发展,著名的包括传理学、中医药学、社会工作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及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等。浸大开办的中国研究、体康管理、欧洲研究、翻译学及人文学等课程,也是香港首创的。
     除此之外,“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幼稚园”(位于九龙塘)和“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位于沙田石门)亦是香港浸会大学的附属机构。
     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内地的珠海市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合作办学)简称UIC,学生成绩合格毕业时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2007年,香港浸会大学取录了9岁的沈诗钧入读数学系学士及硕士课程,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
     2010年,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了AACSB认证。
     2013年,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了EQUIS认证以及AMBA认证。成为世界不超过百分之一的获得三大认证(AACSB&EQUIS&AMBA)的商学院。
     2014年,香港浸会大学携手南京大学及广东省惠州市政府正式启动建设“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惠州饶宗颐国学院”。
     2016年,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再次获得为期5年的AACSB,EQUIS双重认证,肯定了浸大工商管理学院的世界顶级地位。
 

大学精神

大学校训

     “笃信力行”“笃信”:忠实地信仰。
      “力行”:努力地实行。

大学愿景

     及至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将成为区内全人教育的领袖学府,于学术上表现卓越,力求创新。

大学使命

     香港浸会大学在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范畴力臻至善,秉承基督教高等教育的理念,推行全人教育。

校徽与标志

     香港浸会大学设有校徽和标志。校徽于1956年创校后便开始使用,由三种图案:圣经、波浪和绳结组成。圣经代表优质独特的基督教育,包括学术研究和对伦理及灵性的培育;波浪代表香港以岛为主的地貌,也与儒家的“智者乐水”呼应,代表大学不断努力改善质素;绳结代表在主的怀抱中基督徒能够联结一起。
     标志则于1994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正名为大学后开始使用,由靳与刘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标志建基于书本和水的图案,将学校英文名称缩写“BU”与书本的轮廓结合,使标志与汉字的“迎”和“进”相似,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而标志在1996年10月的香港设计展获奖。

院系设置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英国语言文学系
     创意及专业写作系
     宗教研究系
     人文学系
     翻译学系

工商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
     财务学
     环球与中国商贸学
     人力资源管理学
     资讯系统及电子商贸学
     市场学

中医药学院

     教学科研部
     临床部
     技术开发部
     持续教育部

传理学院

     电影学院
     传播系
     新闻系

持续教育学院

     国际学院
     附属幼稚园

理学院

     生物系
     化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
     数学系
     物理系

社会科学院

     地理系
     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
     历史系
     社会学系

视觉艺术院

专业设置

浸会大学文学院专业信息:

     浸会大学音乐文学士(荣誉)
     浸会大学翻译学文学士(荣誉)
     浸会大学宗教研究文学士(荣誉)
     浸会大学人文学科文学士(荣誉)
     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学士(荣誉)
     浸会大学英国语言文学文学士(荣誉)
     浸会大学中国文学语言及文化文学硕士
     浸会大学语言研究文学硕士
     浸会大学音乐文学硕士
     浸会大学哲学硕士
     浸会大学哲学博士

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信息:

     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士(荣誉)
     浸会大学中国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荣誉)(经济)
     浸会大学应用会计与金融理学硕士
     浸会大学应用经济学理学硕士
     浸会大学人才资源管理策略理学硕士
     浸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浸会大学哲学硕士
     浸会大学哲学博士

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浸会大学中药学学士(荣誉)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理学士(荣誉)
     浸会大学健康管理学硕士
     浸会大学中医学硕士
     浸会大学中药学硕士
     浸会大学针灸学硕士
     浸会大学哲学硕士
     浸会大学哲学博士

浸会大学传理学院:

     浸会大学传理学社会科学学士(荣誉)
     浸会大学传理学文学硕士
     浸会大学哲学硕士
     浸会大学哲学博士

浸会大学理学院:

     数学理学士(荣誉)
     应用化学理学士(荣誉)
     应用生物学理学士(荣誉)
     应用物理学理学士(荣誉)
     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理学士(荣誉)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理学士(荣誉)
     环境及公共卫生管理理学硕士
     绿色科技(能源)理学硕士
     资讯科技管理理学硕士
     高级信息系统理学硕士
     分析化学理学硕士
     科学计算理学硕士
     哲学硕士
     哲学博士

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

     历史文学士(荣誉)
     社会工作学士(荣誉)
     欧洲研究文学士(荣誉)
     地理社会科学学士(荣誉)
     心理学社会科学学士(荣誉)
     社会学社会科学学士(荣誉)
     体育及康乐管理文学士(荣誉)
    中国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荣誉)
    政治及国际关系学文学士(荣誉)
     体康管理社会科学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教育硕士
    哲学硕士
     哲学博士
     为配合社会需要,浸会大学陆续开设多项全港首创的课程,包括浸会大学中医学双学位课程,毕业同学可获颁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学位及生物医学理学士(荣誉)学位、其它首创的课程包括:浸会大学中国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欧洲研究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翻译学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体育及康乐管理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传理学文学硕士学位课程、浸会大学分析化学理学硕士学位课程等。

学校特色

     学校以英语授课,获政府授权颁发博士、硕士、学士等学位,毕业生取得之学位获内地及国际认可。 浸大教研并重,文理互通,全面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毕业后之工作及升学能力。浸大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本科生及研究生超过10000名。大学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优质教学与研究,广纳贤才、服务社会、探求学术、追求卓越。大学实行英语教学,以配合国际化。 除一般课堂学习外,浸大亦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舍堂教育等项目,在课堂内外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 浸会大学致力提供一个教学设施完善、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除重视同学的专业培训及全人发展外,更培养同学终身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为促进国际间学术文化交流,浸大与约160所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每年约派出100多位同学前往各大学交流学习。内地同学若学习成绩优秀,亦可获选派为交换生。

六十年来 滋兰树蕙

     香港浸会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一所由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获政府授权,颁发荣誉博士、博士、研究式硕士及修课式硕士、学士、及副学士学位
     2016年3月5日为香港浸会大学60周年校庆日,浸大会于本年度举行一系列盛大活动进行庆祝。大学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教学与研究,广纳贤才,服务社会,探求学术,陶冶情操,实践全人教育,追求卓越成就。同时大学实行英语授课,以配合国际化的需要。除一般课堂的学习外,浸大亦通过人文素质的训练,让学生有机会全面地接受全人教育。
     为达至上述目标,浸大社群及校园着力提供一个优良的学术环境,这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文理互通 教研并重

     香港浸会大学文理互通,教研并重。浸大深信,通过学术研究创造知识是大学的重要任务,而教研人员积极地投入学术研究亦能为学生建立良好榜样,培养同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同学对真理知识的渴求。各学院共设有20多个研究中心,创造研究成果,并鼓励教师为政府及工商界提供专业意见和服务,广泛应用科研成果,造福社群。
     除研究工作外,研究院同时亦致力于拓展高等学位课程,进一步凝聚了研究生的向心力及对浸大的归属感。

国际合作 文化交流

     为促进学术文化交流及迈向国际化,浸会大学积极与海外及内地大学合作。大学设有国际学生办公室、交换生计划、暑期学生交流计划、永隆银行国际商贸研究所和林思齐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交换生计划

     浸大已与海内及内地160所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定期举办学生交流计划及研究生互派活动。2003/2004学年,世界各地如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各国知名学府中,共有100多名学生被选派前来浸大就读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本科课程;而浸大派往外国及内地交流学习的学生亦超越100人。
     浸大坚信,现今的大学生不但应在他们的专业范畴内具备一定知识,更须具有远大的眼光。跨越文化的交换生计划正好让莘莘学子有机会扩大他们的视野,改善语文能力,并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曾参加交换生计划的同学,都感到这份经验弥足珍贵,对他们将来毕业后的发展及个人成长方面,都有莫大的裨益。

暑期学生交流计划

     学生事务处设有环球工作体验计划。过去六年,学生事务处均在暑期派出学生,前往美国、台湾、内地等地的工商业机构参与义务工作。这计划不但有助学生将来的就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及沟通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处事技巧,令学生对未来选择在不同的地域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大学排名

世界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的2010-1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排名第111位,亚洲排名第13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的2016年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香港浸会大学位列全球第149名,而大陆,台湾,日本高校无一上榜。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的2016-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位列第351-400位  ,亚洲排名第44位
     QS公布的2015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位列世界第281位,亚洲排名第45位
     QS公布的2015-2016年世界最年轻大学50强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位列世界第22名,较2014年上升15名
     QS公布的2016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位列世界第278位,较去年上升3位
     QS公布的2016-2017年世界最年轻大学50强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位列世界第19名,较2015年上升3名
     最新公布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交版)2016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位列第401-500区间,首次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首500强

内地录取

     香港浸会大学计划在内地招生190人,按申请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英语最低110分,择优录取。
     2015年,香港浸会大学内地录取分平均高出一本分数线120分左右,学费每年12万港元左右。

学校地址

     九龙塘校园:港铁九龙塘站A2或E出口沿窝打老道步行, 或乘搭25MS小巴($4.3)/25M小巴(上车时通知司机分段车费较平); 或于乐富站A出口,步行约15分钟。
     石门(沙田)校园:港铁石门站D出口。
 

分享到:

其他阅读推荐: